第十二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等),总共有24条。
[18] 可以说,杨兆龙先生是宪法生命素的首创者、培育者和身体力行者,他以自己的行动坚持和实践了他所提出的宪政思想,然而在那否定法治甚至无法无天的年代其结局是悲壮的。[10] 同时,由于宪政是一种改良的,即具有民主精神或较富于民主精神的法治,所以宪政比法治更重要。
杨兆龙把宪法视为一种抽象原则,而将宪政视为一种事实结果,即宪法支配实际政治活动的一种事实结果、事实状态,这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从杨兆龙的主张及论述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某种启示:即使在宪政问题上,也许我们也不能对我国古代的历史一概采取否定态度,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割裂历史。然而,为什么只有英美等国实现了宪政呢?主要原因是在英美等国,大家并没有把宪法形式的好坏与内容的繁简看得太重,而能够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到如何使宪法的抽象原则在实际政治上发生作用,即如何使‘死宪法变成‘活宪法的问题上面去。而宪法只是一些与实际政治尚未发生关系的抽象原则的总称,可谓书本上的宪法(Constitutional Law in Books)。那么,杨兆龙所说的使宪法原则发生实际作用的方法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他所讲的宪政的重心究竟是什么呢?他的回答是活宪法的培养工作,是宪法生命素的培养。
[12] 张千帆:《法治、德治与宪政》,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2期。[4] 杨兆龙对宪法与宪政的区分非常形象生动。形式法律主要是强调特定主体的立法权限和权威,而实质法律是从法的一般特征和整个立法体系来讲的,它须为人们所遵守,为司法所适用。
根据宪法第40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邮政法》,该法第一条宣称,为了保护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而且都是针对中国的组织和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应该说,其他规范性文件对依法行政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宪法修改委员会采纳了这一意见。
其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法。)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澄清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不同认识。
(注:参见袁吉亮:《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问题》,载于《法制日报》2003年5月15日,第9版。《立法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如果认为违宪,则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裁决。第33条第3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里的一切国家机关自然包括人民法院。在现实当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决定和决议的使用很多,基本上是按照上述内容使用概念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澄清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模糊之处。两者主要是一个内容上的差别,或者说是整部法律所体现的色彩的差别。
这种批准后生效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相当于法律,其效力低于一般法律,但又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注:宪法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它并不因被法律具体化的程度而受到影响,它始终拘束着其适用者。
相应的所制定出来的法律必须体现出宪法的这种限制权力的色彩。虽然有《森林法》《草原法》等,但它们主要是森林、草原等的管理,而不是确权。
)根据宪法第55条第2款,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兵役法》,该法第1条规定,根据宪法第五十五条……和其他有关条款的规定,制定本法。(注:主要有《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5月1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1980年9月29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等。除了经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经济特区的对法律变通的法规及民族自治地方对法律变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些法的规范附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之外,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不能看作是国家立法体系的组成部分。(3)公务员制度 宪法第89条第(十七)项规定,国务院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在没有形式法律的情况下,行政法规甚至部门规章直接规定形式法律的内容,这是欠妥当的,应该予以纠正。当时在修改宪法时存在着一定的争论
2.形式法律内部也有效力层次 基本法律的效力高于一般法律,一般法律高于批准立法和授权立法。但即使是在宪法文本中,法律一词的含义也不见得就是十分清晰而毫无争议。
为易于理解法律的含义,本文将其各种使用语境进行区分,在不同的使用语境中对其进行全面的逐一的分析。故而,宪法文本中的法律只是宪法和形式意义上的法律而已。
(一)依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律、依照……法律的规定 法律以这种使用方式(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ccording to Law)出现,在宪法文本当中是最多的了,共有31次。这就造成了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执法与司法实践中的尴尬处境,也造成了民众、甚至公务人员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不信任。
例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在第1条中宣称,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本条例。这些条款都是对国家权力行使的一种限制,它们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within the Limits of Their Authority as Prescribed by Law)、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in Accordance with Procedure Prescribed by Law)去行使相应的权力。(4)财产权属的确认 宪法第9条、第10条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由法律规定。这里实际上是确认了宪法当中的原则是具有拘束力的。
笔者以为,两者如有重合,视为形式法律的内容,以明确和保证形式法律的位阶效力,防止行政权和地方的立法权的僭越和滥用。第一,权利保护型的法律、权力限制型的法律以及无明显色彩的法律。
宪法第89条第(一)项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该作者运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理论解释我国的立法现状,认为国家立法权的所有者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级人大、较大的市人大等国家机关也行使立法使用权。
具体又存在两种情况,即包括宪法在内的所有实定法和不包括宪法在内的所有实定法。2.受法律的保护(Protect by the Law)。
这些表现形式在实践当中运用得有些混乱,应该予以规范化,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时就应该按照宪法的要求制定出相应色彩的法律来。审判权具体行使的依据则是整个的实质法律。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如果对形式法律与实质法律的理解发生争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可以根据职权对其作出解释,解决相关的争议。这种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相当于准法律。
(6)刑事制度 宪法第62条第(三)项规定,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刑事基本法律。其他的法律原则也是一种实质法律。
第76条规定,全国人大代奉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参见周永坤:《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35页。
留言0